如何让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教育作用

2022-08-10 作者:一片云 来源:三月雨

      作为一个有着近9500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管理并教育好党员干部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类主题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阵地,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让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教育效果,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十九年来,作为一家专注于教育主题展厅的文化企业,建设了千余个教育阵地,笔者作为其中一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普通员工,仅谈一点个人拙见,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一、以内容为王,让教育入脑入心

      各类教育基地作为教育的重要抓手,其展示的内容是核心,那么不论是各类声光电手段,还是各类艺术表现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一点谈起来容易,真正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因为建设项目的主体分为建设方和承办方,建设单位一定要基地有所特色,而承建单位要追求利润,这两点原因就很容易让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

      不论是沉浸式体验,还是各类大型互动展项,其展项本身的特色与亮眼无法替代其体现的内容。如果没有核心突出表现的内容,再好的声光电展项,也如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实际效果。

      若让教育类展厅发挥更大教育作用,不仅需要将内容放在首位,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表达内容,让内容不仅入脑还能够入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基地发挥更大成效。

      二、以人为本,让被动式灌输转化为主动学习。

      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理层面,另外一个是心理层面。

      生理层面容易直观看到,例如字体大小、展柜高低、展板位置、光线明暗,是否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是否满足了人们接收到内容信息的基本条件。比较常见的一个情况是,部分文博类展厅项目,字体非常小,观众即使趴在展板上,也很难看清字体,若问及原由,是设计觉得字体太大不好看,由设计主导来建设的展厅项目,必然出现为了到达设计效果而忽略内容,忽略参观者感受,忽略参观基本需要等情况。

      心理层面容易被忽略,就是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是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影响。若要基地发挥更好作用,需要深度研读心理学知识,最大程度化解参观者的抵触心理,满足其好奇心理,顺应心理学的相关规律,明确隐藏的各类问题,清楚建设的目标,才能在观众的心理层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

      在学术界一直有一个争论,党员干部教育应该以理性教育为主还是以感性教育为主,笔者认为两者本就是一体,相辅相成。但从受众角度分析,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往往都是高知人群,他们仍会犯罪往往因为侥幸心理与机会主义。若让党员干部认知层面再上一个新的高度,就需要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引导党员干部向高层面的需求进行引导。这里说的以理服人,就是教育党员干部向上向善,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内心理解并认同,形成思想上的一致性。

      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用讲故事,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让这些故事真正深深打动与影响现场观众,触及内心深入,产生共鸣,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就对策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受众真正的现场感受为出发点,认真研究每个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作用如何,是否能够达到目标,也唯有这样,才能让教育类展厅更好发挥其作用。

      四、以技术为手段,强化表现形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展了展厅承载内容的空间,同时提升了现场参观观众的体验感,从某种角度上看,新技术的应用正是满足了参观观众的某种心理需求,使其有特别的体验,进而印象深刻。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从文字到视频,再到短视频,节奏越来越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从单纯的文字再到语音讲解,再到动态视频,再到VR全景体验,其维度也越来越丰富。

      要跟上这种变化,适应观展需求的日益提升,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将最新的各类技术手段应用到展厅中来,让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不断突破思维定式,拒绝“千馆一面”。

      五、以艺术为媒,让呈现内容融会贯通。

      从某种层面讲,艺术如同技术一样,不断在发展变化,却又无处不在,艺术融合在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但如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技术的进步一样,技术仅仅是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而艺术也如此,如同一种媒介,让表达的内容用这种媒介呈现出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艺术的使用应该是与万物相容的,讲究和谐,讲究美美与共,讲究基调,形成范式,形成风格,形成一种大众能够接受的美学,进而让参观者更直接的进入一种情与境,被其吸引,并情不自禁的深陷其中。

      对艺术的需求,从某种层面上讲,是观者不断提升的观展需求的一个体现,大家在内容学习的同时,需要在艺术层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提升,进而促进了大家更多走进教育基地,主动接受相关教育。

      总结,让教育基地更好发挥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话题,每个项目都是理论的一种实践,更是理论的一种创新。

      回想十几年来在三月雨的心路历程,个人经验总结,如果单纯以盈利为目的,是无法建设这类教育基地项目的,因为建设教育主题基地,不仅需要专心,匠心,还有一个企业的良心。

      一个好的教育基地,需要时刻以发挥最大教育作用为目标,守正创新,肩负社会责任,不断进取,才能助力社会实现风清气正,朗朗乾坤。
     

来源:一片云
(声明:“三月雨”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浏览量:

更多文章

14 2022-02

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之源。只有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才能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伟大建党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03 2021-10

新中国史之三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30 2022-05

从情感维度谈廉政教育的创新方向

以北京三月雨公司为行业代表的廉政教育策展企业,要从情感创新维度深入思索,对警示教育中涉及“情感”的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父母、夫妻、子女、特定关系人、亲戚、同学、朋友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反映贪官在台上以及被判刑后的个人环境变化,从而加深廉政警示教育的穿透力、感染力、震撼力。
03 2022-08

让陈列在党史展览馆中的文物实物“ 活起来 ”

主席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席总书记的足迹遍布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主席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主席总书记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主席总书记要求,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14 2022-06

廉洁文化展览的“三种个性”

作为展示空间,廉洁文化展览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塑造心灵之美,它依托于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和独特的文化表达。因此,廉洁文化展览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其作为文化展示与讲述地的共性,也要凸显在地廉洁文化的个性。
04 2022-03

在学习党史中铸牢青年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主席总书记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引导青年铸牢理想信念,凝聚青年的磅礴力量。
19 2022-04

以文化熏陶增强法治力量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08 2022-03

以创新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建设廉洁政府是各界的共同愿望。做好政府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完善建设廉洁政府的同时,创新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14 2022-06

廉洁是一种道德修养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这既是对广大共青团干部提出的殷切期待,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

29 2022-11

构建全员学习生态 打造学习型企业

主席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将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并列,更加明确地显示了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国家意志和社会力量。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