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廉洁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2022-03-04 作者:中国知网 来源:中国知网

  廉洁教育是使人们通过主动学习和接受教育,不断升华道德信念、理想情操和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廉政道德,戒除心中的贪欲,从而可以抵御任何腐败诱惑而不屈服,绝不发不义之财。从实质上看,廉洁教育就是教育人们如何处理人和物质利益关系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控制自身各种欲望的问题。
 

  新时代,廉洁作为一种品质,不在仅仅指官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而是在观念和行为层面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有“不贪污腐化、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品行端正、气质高昂、为人清正的意识”。


  廉洁教育是根据预定的教育方向和既定的教育目标,以妥适的媒介与手段为载体传播廉洁价值观,促进教育对象养成廉洁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说,加强全民廉洁的教育,让廉洁观念入脑入心,进而指导实践活动,对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廉洁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有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廉洁从政和风险忧患意识的教育、法纪法规的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等。通过全面的廉洁教育,提高人们拒腐防变的能力、监督腐败的能力,进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为什么在反腐败的过程中需要廉洁教育,但又不能完全依靠廉洁教育?因为在腐败的治理过程中,依靠单纯的制度力量不能完全遏制腐败,依靠单纯的民主力量也不能完全遏制腐败,如果仅仅靠一种方式或一个维度来推进工作,将难以达到治本的效果。
 

  严格制度标准、严厉惩治警示、严肃问责追责可以形成强烈的震撼和警示作用,但不能内化成为主体自律;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可以扎牢制度的笼子,可以建设腐败机会,但不能让人自觉向善;廉洁教育能使人向善,只能形成主体自律和自觉,并不能用来惩治腐败。可见,惩治、制度、教育的功能效果和作用力量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但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一体推进和系统治理,才能实现治标与治本相统一。
 

  思想是人行动的先导,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不论是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还是党员干部个人的廉洁从政,思想上的学习与教育始终是基础。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干部走向腐败,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所以说廉洁教育,具有其它措施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回顾近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特别强调廉洁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相关制度中指出:“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舍议上指出,在继续下大气力惩处腐败的同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指出:“要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在全国各级党组织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正是廉洁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廉洁教育已成全球共识。2003年第58届联大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成员国将廉洁教育内容纳入“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并建立专门的预防腐败和廉洁教育的机构。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廉洁教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反腐败的重要抓手,也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2012年11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向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从此,廉洁教育的价值理念日益普及,影响着人们的公共生活观,成为家庭成员交流的重要信息。
 

  廉洁作为腐败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公职人员的,但廉洁教育并不仅是针对公职人员的教育,而是针对全体公众教育,将反腐败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进行全民廉洁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普通民众监督腐败的意识,减少主动行贿的行为,形成监督与制约腐败的强大合 力。中共中央提出廉政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后,廉政教育转变为以构建全社会廉洁文化为目的的廉洁教育,教育范围从官方扩大到民间,教育主体涵盖所有公民。
 

  所以,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廉洁教育的重大意义,廉洁教育是官员保持廉洁的重要途径,通过廉洁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权力拥有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发生不廉洁的行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经常进行廉洁教育,时刻为公职人员敲响警钟,减少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的行为。总之,通过廉洁教育,让公职人员明白贪腐的最终后果,知道什么事情能做, 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使其不敢腐败,提前为公职人员打好防腐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其次,加强全民廉洁教育,有利于人们辨识贪腐行为,降低人们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敢于揭发腐败行为,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最后,加强全民廉洁教育,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后备军,廉洁教育的普及,使他们早早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用廉洁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官爱民、民爱官的双向良性关系,良好的社会风气得以形成,有利于人民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形成一个清正廉洁的风气,进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来源:中国知网

浏览量:

更多文章

02 2022-03

以“基层之治”筑牢“中国之治”

坚持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推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着力强基固本,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由“基层善治”实现“大国之治”。
12 2022-08

南阳:挖掘玉文化中的廉洁元素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扣马谏王”地,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就发生在这里。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等等。
24 2022-05

把法制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基层党建工作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地将法制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到谋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9 2022-05

用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而全面从严治党的纵向深化和逐步推进,全面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都需要有坚实的党内法规制度作保障。
09 2022-09

聚力推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

每年九月的第3个周六,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的主题节日——“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9月17日是我国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在今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只有在各领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国防教育才能覆盖全民,国家安全才能稳如磐石。
04 2022-01

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就更需要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9 2022-06

用法治文化培育法律信仰

如果说,“法治中国”构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的基础;那么“法治文化”则是这一基础上必然绽放的文化花朵和最终结成的文明果实。
28 2022-07

以文化自信树立强国形象

我国非常注重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如何用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强国形象建构的根基,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自信自立的中国文化形象、展现一个生机活力的中国文化形象、展现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文化形象,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09 2022-05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主席总书记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养成。只有不断深化对法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持续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24 2023-04

三月雨:人间四月天 正是读书好时节

青年时,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里,手不释卷、熟读经典、博览群书、学而深思。在山上放羊,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就坐在旁边读书;每天晚上,都要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到延川县城来,总是背着鼓鼓囊囊的一挎包书,随时随地都在想尽办法找书、看书。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