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破桎梏 书立新知——三月雨顺利举办“智慧有道”第38期读书分享会
“绿树阴浓夏日长,庭院读书午风熏”,第38期“智慧有道”读书分享会,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拉开序幕。6月23日,我们相聚清风书院,让心灵在这清凉之中得到暂时沉静,让思想在书页间碰撞,这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享受。此次活动,共有六位书友带领我们走进文学、管理学、心理学、方法论、法学和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
文学的魅力,往往在于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最幽微复杂的光谱。《赎罪》让我们思考真相、责任与和解的重量;《有意义的管理》,帮我们探寻工作背后的深层价值,连接全新的新视角看它如何为冰冷的效率注入人文的温度;《能力陷阱》提醒我们那些曾经让我们成功的东西,或许会成为阻碍我们飞得更高的桎梏,要跳出舒适区,首先得打破认知的边界;《结构化工作法》为我们提供高效能工作的实用工具箱;《法律的悖论》带我们领略了规则世界的深邃与辩证,帮我们透视规则背后的复杂性与张力;《一切从广告开始》让我们洞察人性、讲好故事、建立连接,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破界”与“重塑”之力。
细细品味,它们仿佛六道来自不同方向的光芒,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突破自我”与“重塑认知”。
精彩分享
少女布里奥妮在战火的历练中逐渐长大成人,也明白了自己当初的所做所为造成的悲剧,她选择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少女时期就酷爱写作的她选择用手中的打字机来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在故事的结尾她选择给男女主一个好的结局,在后记中,她说给自己笔下人物一个好的结局并不是怯懦,而是对于遗忘和绝望的抗衡。
——《救赎》
如何构建有意义的管理模式,陈劲教授指出:现代管理需要从“控制”转向“赋能”,从“任务导向”转向“意义导向”,并建议:重塑组织文化。 通过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传递,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社会价值;推行人本管理,关注员工的成长需求,提供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而非仅仅依赖物质激励;倡导共益型领导力,管理者需以身作则,通过信任、透明和协作,打造高凝聚力的团队。
——《有意义的管理》
“能力陷阱”源于人类行为的自我强化机制。当我们擅长某项技能时,会获得更多执行此类任务的机会;做得越多就越熟练,越熟练就越被委派同类工作,最终形成“封闭的能力闭环”。就像书中描述的销售明星杰夫,三次晋升都因坚持亲力亲为做销售而未能展现领导潜质,当市场转向数字技术时,他固守原有模式导致发展受阻。这种陷阱的可怕之处在于,当事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不可或缺”的状态带来了虚假的安全感。
——《能力陷阱》
结构化思维是基础,书中着重强调,结构化工作法的底层逻辑正是结构化思维。它要求我们将零散的信息、复杂的任务,依据一定的逻辑梳理成清晰明了的框架。以接到一个市场推广任务为例,我们不应盲目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先对目标进行拆解,从目标受众、推广渠道、内容策划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工作框架,让工作拥有清晰的脉络。这就如同搭建一座房子,只有先设计好架构,后续的砖瓦(具体工作)才有合适的安放之处。
——《结构化工作法》
书中探讨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悖论。一方面,实体正义追求的是案件事实的真相和结果的公正,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无辜的人不被冤枉;而程序正义强调的是法律程序的正当性,要求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在某些情况下,严格遵循程序可能会导致实体正义无法实现,比如关键证据因收集程序违法而被排除,使得有罪之人逃脱法网。但从长远来看,坚持程序正义又是维护法治根基的必要条件,它防止了公权力的滥用,保障了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罗翔老师在书中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将这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让读者理解到法律在这两种正义之间艰难的权衡。
——《法律的悖论》
无论对人员推销还是广告推销都是一样的。光靠能说会道很难真正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推销员的巧舌如簧会让顾客产生被操控的恐惧,也让他们怀疑对方是在向自己推销名不副实的产品。成功的销售人员几乎都不是杰出的演说家,他们的口才并不出众。他们是坦诚而朴实的普通人,只是对客户和自己的产品有充分了解而已。广告创意也是如此。
——《一切从广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