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2023-01-09 作者:一滴水 来源:三月雨


  1976年1月8日,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送别为国家与人民一生鞠躬尽瘁的总理。47年过去了,周总理的卓著功勋和崇高风范,仍深深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是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日理万机,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政治楷模。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2018年3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和其他常委同志全体出席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主席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主席总书记连用六个“杰出楷模”来概括周恩来的伟大人格:

  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
  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
  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
  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
  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本色和风格。在这方面,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对于周恩来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主席总书记讲了两个故事:“换枕巾”和“十条家规”。

  “换枕巾”

  1958年,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还带着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其中,被子仍是解放战争时使用的,枕巾则缝缝补补破旧不堪。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趁周恩来不在,换了一条新枕巾,周总理发现后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他还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我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

  这样的作风,隔着文字,后人仍可觉山高水长。

  “十条家规” 

  周恩来一生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在他身上,处处闪耀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灿烂光辉。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绝对不允许自己的亲属有丝毫特殊。周家晚辈总结出的“十条家规”,读来更是发人深省:

一、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
二、亲人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
五、不准请客送礼。
六、不准动用公家汽车。
七、生活要艰苦朴素。
八、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
九、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廉洁自律的典范

  周恩来个人请客吃饭一律自费。他的客人很多,有来拜访的、谈话的、请示工作的。每当赶上饭点,他常说:“一块儿吃饭吧,今天我请客。”他请客吃饭,一般都是简朴的家常饭菜,从不大吃大喝。1952年初夏,他邀请冰心夫妇到西花厅做客,共进晚餐,吃的是四菜一汤,唯一的好菜是一盘炒鸡蛋。冰心后来回忆说:“这使我感到惊奇和高兴。惊奇的是总理的膳食竟是这样的简单,高兴的是总理并没有把我们当作外人。”

  1961年春节前夕,家乡淮安县委托人给周恩来捎来馓子、莲子、藕粉等土特产,周恩来收到后当即委托办公室回信,并寄去100元钱。信中说:“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这样做是不好的。”他还在随信寄去的《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上写了意见:“请江苏省委、淮阴地委和淮安县委负责同志认真阅读,坚决按照通知的精神办。”

  有一次,周恩来过去的警卫员、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给他捎来一筐橘子。因路程遥远,水果不好退回,周恩来问清值25元钱后,让寄去50元。当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寄去这么多钱时,周恩来说:“多余的钱让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这样以后他就不再送了。”果然,龙飞虎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卖”给总理一筐橘子,以后就再也不敢给老首长送东西了。他说:“送东西就等于敲总理竹杠,谁还敢送啊?”

  周恩来的廉洁自律和俭朴作风,受到了身边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也深深影响了他们。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三月雨:传承弘扬周恩来清正廉洁的作风

  主席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周恩来同志生前致力于解决的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周恩来同志生前操碎了心的广大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北京三月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作为专注于各类教育主题展厅建设,包括党风廉政教育、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青少年教育主题展厅在内的集团化运营单位,三月雨将继承周恩来遗志,深入研究周恩来清正廉洁的思想,继承周恩来廉洁奉公的作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各类展厅建设中,重点宣传阐释周恩来反腐倡廉思想和实践,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
 

 

作者:一滴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月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浏览量:

更多文章

23 2022-06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百年探索历程与经验启示

“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08 2022-09

“法制”“法治”“全面法治”新中国法治史上的三个阶段两大飞跃

从理论布局上看,新中国经历了从“法制——法治——全面法治” 三个阶段,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法治”到“全面法治” 的两大飞跃。
14 2022-01

关于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五对重要关系

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对重要关系。
29 2022-07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百年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成就巨大。一个百年大党至今仍坚强有力、朝气蓬勃,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最大成就,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由于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统领地位,且具有历史性、辩证性、贯穿性等特征,可以着重从基础、根本、关键和保障四个方面重点思考。
14 2022-01

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表示,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08 2022-09

把握廉洁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夯实思想根基、厚植文化基础、培育道德操守、强化廉洁教育、弘扬崇廉风尚等方面,对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对实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贯彻落实《意见》, 提高廉洁文化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廉洁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 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几对关系。
17 2022-05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倡廉于有形、润物于无声”。未来,三月雨将赓续初心精神,脚踏实地,为廉洁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助力,让廉洁教育基地成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熏陶的长效化阵地,永葆廉洁本色。
01 2022-08

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着力点

主席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序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树新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开创了新时代作风建设新局面。
08 2022-04

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有志青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少年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青少年理想信念培育工作,使他们从心底普遍接纳理解并自觉遵守奉行,才能从根本上夯实新时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之基。
26 2021-09

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正风肃纪反腐

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三月雨提供专业的党性文化展厅建设廉政文化展厅建设红色文化展厅建设军队文化展厅建设青少年教育展厅建设等各类教育展厅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首页
案例展示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400-088-1588
400-620-0369